第912章 书生的意气,先生的背影(2)

    袁左宗笑道:“以后这个恶人,本就已经恶名昭彰的褚禄山来做不算什么,陆家肯定不太服气,不妨让袁左宗来做,那他们就得乖乖心服口服了。”
    徐凤年摇了摇头。
    徐凤年揉了揉脸颊,“黄龙士,荀平,我师父,元本溪,纳兰右慈,张巨鹿,加上昨天去世的陆费墀,都曾为天下读书人增颜色,袁二哥你大概不算在内,我,永子巷陆诩,寒士陈锡亮,世族徐北枳,这些人,不论有仇没仇,都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先生们的背影,渐行渐远。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更年轻的读书人,来看我们的背影?”
    袁左宗极少与人当面流露出伤春悲秋的情绪,这会儿竟是有些不加掩饰的喟叹,“你说褚禄山聪明,可他对殿下的阿谀奉承,瞎子哪怕看不到,光听着就很腻歪,这样的人能聪明到哪里去?可要说褚禄山蠢笨,却有八叉成韵的能耐,诗词歌韵,都浑然天成。要说将将之才将兵之才,都只有陈芝豹能胜过褚禄山一筹。以前我极其反感褚禄山,觉得这人没有人气,如今稍好一些,不过想必这辈子都不会与他推心置腹。但是袁左宗觉得,这么一个人,也称得上先生一说。他跟陈芝豹两人,我都看不懂他们到底想要什么。”
    袁左宗欲言又止,正想说话,可徐凤年已经小跑去跟小贩买一屉包子,袁左宗笑了笑,也好,要他说句奉承话,真是不习惯。
    袁左宗本想说,殿下虽然成为不了先生,可总有一天,你的背影,便是中原的正面。
    所有百姓都会北望。
    ————
    宁州威泽县是上县,按离阳律可配县尉两人。威泽县地处偏远,民风彪悍,尤为难驯,天下大势稍有风吹草动,就有流民四窜,据山啸林。离阳对待马政极为重视,在两淮等地施行多年,宁州牧草贫瘠,远逊别处,原本不宜养马,可是宁州当初作为离阳十三“老州”之一,矮个子里拔高个,也在马政之列,春秋期间几乎全州养马,算是为赵室立下汗马功劳,州牧一级的大员大多擢升入京为官,可宁州民生凋敝,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,京官外任,其余诸地担当封疆大吏,皆是美差,唯独视宁州为畏途。宁州至今仍流窜着数千养马户出身的响马大盗,马患为朝廷之最,前年有郡守赴任,竟然在南北要冲的羊肠坂坡被几十号马贼割去了头颅,夺去金银细软,官服官印洒落一地,震动朝野,赵家天子龙颜大怒,派遣一名有宗室身份的兵部员外散骑侍郎带领八百精兵,入境剿匪,连战连捷,上报斩首百余,后来被言官弹劾,朝廷才知响马狡猾,这名员外郎根本就找不到盗匪踪迹,只得勾结当地官员,用狱中死囚顶替,其中更有无辜百姓十六人,这名散骑侍郎被当场处死,两位校尉连同八百精兵全部流放辽东。“宁为别州小吏,不做宁州高官”,宁州治政之难,可见一斑。文士为官,有许多规矩门道,当县令还好,品秩虽低,毕竟是登品入流的实缺,也算主政一方,升迁有望,可如果当了司职狱讼捕亡的县尉,就成了笑话,至于说去宁州临近羊肠坂坡的武泽县当县尉,那就真是一件亲者痛仇者快的惨事了。武泽县两个县尉一直空悬其一,老县尉严华盛是武泽邻县人,嗜酒如命,要说给县令主薄两位大人拍拍马屁,一起酗酒行乐,逢迎郡守上级,本事不算小,可要他去剿匪,那就要了他的老命,严华盛每年在郡县官吏考评都不堪入目,可一直把牢县尉一职,用严县尉的良心话讲那就是谁乐意来武泽县顶替这个狗屁芝麻官,老子二话不说把官帽子戴你头上,还朝你竖起大拇指赞一声真好汉。不过今年年尾,严县尉没丢官,只是来了个姓宋的陌生年轻人,与他成了同品同秩同俸禄的同僚,就带了一匹劣马一名书童一箱经书,就这么撞入了武泽县衙。严华盛跟县令主薄两位父母官一顿商量,觉得这小子不像是承袭父荫当的官,有家世背景的话,谁乐意来武泽县这个鸟不拉屎的地遭罪方,也不该是京城人士或者进士及第,按照惯例,京官外任,不升个半品一品那都无异于贬谪流放,思量来思量去,三个官场老油条都觉得十有八九是靠诗名文才起家的穷小子,因为那姓宋的写得一手好字,属于离阳朝廷流行“一家两夫子”创下的官家宋体,便是斗大字不识一个的莽夫,瞧见了也觉得好,况且那厮生得白白净净,肌肤比娘们还能掐出水来,严县尉不觉得这娃儿能在武泽县站稳脚跟,所以根本就不屑去排挤,大可以眼不见心不烦,只要吃不住苦,保准自个儿卷铺盖滚蛋。
    不过严县尉很快就叫苦不迭,这姓宋的还真当县尉当上瘾了,一到县衙就去搬出尘埃比书还重的一大堆地理图志,而且隔三岔五就去跟他询问武泽县的响马分布,如果不是见这小子还算懂点人情世故,每次都虚心求教给足面子,以及次次不忘捎上一壶上等杏花烧,脾气暴躁的严华盛早就朝那后生瞪眼骂娘了。入冬以后,小地方也有小地方的穷讲究,严县尉之流和武泽当地士绅富贾大多穿了狐皮袍子,罩貂外褂戴貂帽子,一县富人群聚于此,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,因为除了武泽县城,就没个安生地儿,外地人初入此地,多半误以为这里是如何的太平盛世。县衙鸣冤鼓早已破烂不堪,便是有人想敲,也寻不见鼓槌,何况也敲不响,大堂内按例建造东钱粮西武备两库,武库内兵器锈迹斑斑,几杆枪矛之所以没有生锈,那还是由于县衙兵房刑房的兵丁用得着,趁手拎着这个去大街上见着了土狗,一下子敲晕就拖回衙门吃狗肉,再凑钱买几壶酒,一整座衙门都能闻到香味,几位大人自然瞧不上眼这等不上席面的吃食,倒是被取了个小宋县尉绰号的年轻大人,有次循着香气找到了一帮目瞪口呆的虾兵蟹将,然后神情平静坐下,也不客气,跟属下一起吃了顿酒肉,事后留下了一袋子铜钱,说是下次再有狗肉吃,酒钱他出。这让一帮杂吏顿时笑开了眼,这位小宋县尉上道!是不是清官不去管,懒得操这门心思,但绝对会是个容易打交道的好官!
    就住在县衙后寝的县令和主薄其实一直冷眼旁观,等了一旬,见新县尉根本就没去动钱粮的念头,也没有想要新官上任三把火,没有把大小纨绔子弟多如牛毛的县城折腾得鸡飞狗跳,两位父母官也就把心放下,对这个不幸调入武泽的新同僚有了些亲近,虽说仍有些矜持倨傲,可好歹见面后给个笑脸,有几句寒暄。县衙后堂本有县尉居所,屋子院落占地不小,可早就被县令大人的小舅子占住,死活不肯挪窝,县令大人见那小宋县尉竟然始终闷不吭声,没有半句闲言言语传入耳朵,要知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,县衙内小耳朵极多,碎嘴的又多,就藏不住什么秘密。这让县令大人很是宽慰,破天荒有些愧疚,主动牵线搭桥,给小宋县尉在临近县衙闹中取静的位置租了处宅子,那后生也没拒绝,更没有提起租金的事情,而是执后辈礼,很是隆重地登门拜访,对四十岁都出头了的县令夫人一口一口个大嫂,把以刻薄著称的妇人喊得骨头都轻了好几两,拉住英俊后生的袖子嘘寒问暖,见惯风月的县令也不以为意,邻县的柳知县为了离开宁州,都大方到让美艳媳妇敞开领口,给郡守大人探手伸入,美其名曰炭火取暖哪里比得上天然乳温。可惜郡守大人公正无私得很,仍是让另外一名知县去了邻州,不过柳知县也没有竹篮打水,据说年末政绩考评,一直中游的知县就会有个上等,还有锦上添花的八字附言,风骨铮铮清廉自守!武泽县令对这类事见怪不怪,只觉得这个外乡小子有些意思,人情老练得完全不像这个年纪的官场雏儿。如果说姓宋的是来混太平日子,那就众人拾柴给他一个太平,如果说敢搅混水,那就可别怪地头蛇咬死过江龙了。好在姓宋名恪礼的年轻后生很伶俐,所以武泽县依旧是皆大欢喜的局面。